什么叫政策

什么叫政策

“政策”一词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语言演变密切相关,其含义从具体的行政手段逐渐发展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或组织的行动准则。以下是详细的词源解析:

1. 古代词源:从“政”与“策”到“政策”

(1)“政”的本义

原指治理国家事务“政”(zhèng)在先秦文献中多指国家治理行为,如《论语·为政》中“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管理社会的权力与规范。

衍生含义后扩展为“政令”(政府法令)、“政务”(行政事务)等,始终与国家权力运作相关。

(2)“策”的本义

最初指竹简文书“策”(cè)原指编连成册的竹简(如《左传》“执策而书”),后引申为记录帝王诏令或谋略的文书。

谋略与计策的含义汉代起,“策”常用于指代战略或方案,如“对策”(应答皇帝提问的治国建议)、“计策”(谋略)。

(3)“政”与“策”的合成

唐代以前的分开使用在唐代及以前,“政”与“策”多作为独立词汇出现。例如:

《史记》中“政”指行政,“策”指谋略;

《汉书·晁错传》记载晁错提出“削藩之策”,但尚未直接使用“政策”一词。

宋代的初步结合宋代文献中开始出现“政策”连用,但仍偏向字面组合义(如“政令与计策”),未形成固定术语。

2. 近代转型:从传统语义到现代概念

(1)明治维新的影响

日本对汉语词的改造19世纪日本学者翻译西方政治术语时,将“政策”(日语:せいさく/Seisaku)定义为“政府或团体为实现目标制定的具体方针”,赋予其现代意义。

回流至汉语清末维新派(如梁启超)通过日本引入这一概念,使其成为中文里指代国家行动纲领的专有名词。

(2)现代语义的确立

民国时期的广泛使用20世纪初,“政策”已常见于官方文件,如孙中山《建国大纲》中强调“经济政策”“教育政策”。

权威词典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3. 东西方概念的对比

概念来源核心含义差异说明

中国古代“政+策”

分指行政命令与谋略

未形成统一术语

日语“政策”(Seisaku)

受西方影响后的系统性行动方案

强调科学性与目标导向

英语“Policy”

源自希腊语“Polis”(城邦治理)

更侧重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4. 词义演变的语言学逻辑

从工具性到制度性古代“策”作为书写载体(竹简)→ 记录治国方案 → 现代“政策”成为制度化的行动框架。

从个人智慧到集体决策传统“计策”多体现个体谋士的智慧(如诸葛亮《隆中对》),而现代“政策”反映组织化决策过程。

总结

“政策”一词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古代萌芽期:作为独立单字分指行政与谋略;

近代转型期:通过日语吸收西方政治学概念后重构;

现代定型期:成为描述国家/组织行动纲领的标准术语。

这一过程既体现了汉语词汇的自我更新能力,也反映了中西政治思想交流对语言的影响。

相关推荐

秋天的树有哪些(盘点5种代表秋天的树)
北海365最新房屋出租

秋天的树有哪些(盘点5种代表秋天的树)

📅 07-03 ❤️ 413
三祥来财 五福俱全 《问道》三祥五福宠物大盘点
365游戏大厅网址

三祥来财 五福俱全 《问道》三祥五福宠物大盘点

📅 07-01 ❤️ 759
英雄联盟:越到后期越厉害的英雄,千珏:给我35分钟,还你一场胜利